揭秘:為毛澤東專門印制的“大字本”
2014-04-23 08:59 來源:東方網(wǎng) 方翔 責編:嚴影
- 摘要:
- 毛主席晚年時,看用新聞紙印的書,時間一長總感到手腕疼,印在上面的鉛字又小,老人家得拿著放大鏡看。因此中央決定給毛主席印刷大字號字體的圖書,即后來人們所謂的“大字本”。
【CPP114】訊: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。毛澤東是個終生與書為伴的人,他熱愛學習熱愛讀書無人能比。毛澤東曾說:“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。”“飯可以一日不吃,覺可以一日不睡,書不可以一日不讀”。對于毛澤東讀書的故事,在網(wǎng)上可以查到許多,但是對于毛澤東晚年為黨內(nèi)高級領(lǐng)導干部開出的書單,卻是通過近年來的拍賣市場才逐步為人們所了解的。
2010年,當時中國書店舉行的秋季書刊資料拍賣會上,數(shù)部大字線裝書陳列拍臺,可謂書刊拍賣以來首次。其中有中華書局出版的《后漢書》、《三國志》、《南史》、《北史》、《魏書》、《晉書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《物種起源》等10余種。
據(jù)有關(guān)專家考證,按毛澤東的要求校點注釋的古代歷史文獻,共86篇,包括史傳、政論、賦、詩詞、散曲等體裁。前后有三種版本形式,字體都比較大,從正文四宋、注文小四宋,發(fā)展到正文三宋或二宋、注文四宋或三宋,最后成為特制的36磅長宋字體。當事有關(guān)負責人回憶,毛主席很愛看書,尤其愛看線裝書,看的書有鉛印的,有榮寶齋木版水印的,也有翻印的雕版書,多數(shù)書籍都是宣紙印刷。毛主席晚年時,看用新聞紙印的書,時間一長總感到手腕疼,印在上面的鉛字又小,老人家得拿著放大鏡看。因此中央決定給毛主席印刷大字號字體的圖書,即后來人們所謂的“大字本”。
大字本圖書首先請有關(guān)專家、教授對所要出版的圖書進行校對、注釋,然后選用上等玉扣紙印刷,采用中國傳統(tǒng)古書線裝法進行裝訂。所用字體依據(jù)毛主席眼睛的情況確定,初期選用四宋、小四宋,后選用三宋、二宋,直至最后成為特制的字體印刷。從1972年初到1976年9月毛主席去世,大字本線裝書共印了129種。
早在1963年,毛澤東就提出高中級干部要學習三十本馬列著作的意見。他要求三十本書都要出大字本,并且囑咐封面不要用硬紙,使書本減輕重量,便利一些老同志閱讀。大字本的選擇,很多都與當時的形勢相關(guān)。據(jù)資料記載,1972年12月31日,毛澤東要求高級干部好好讀點書,不要只武不文。注釋《三國志·吳書·呂蒙傳》即本此意。
除了內(nèi)容的選擇之外,大字本的字體也是很有講究的。據(jù)上海印研所字體研究室設(shè)計師陳其瑞回憶,對于大字本選擇什么字體,毛澤東身旁的工作人員曾經(jīng)提出用一號長宋鉛字來排印,后來發(fā)現(xiàn)太細,又想到了牟體(注:牟體是人民日報美術(shù)編輯牟紫東書寫、設(shè)計的美化報版的標題字,也是印刷字體用個人姓名稱呼的極少個例之一。)。《人民日報》備用的牟體字數(shù)大大不夠用,于是中央就把這個光榮的政治任務(wù),落到了上海印刷研究所,只不過當時活字室已被下放到了字模一廠,時間是1974年春。經(jīng)過全力“會戰(zhàn)”,最終選用的36磅長牟黑也就二號標題大小,比起原先一號長宋要粗壯醒目得多,上海岀版局領(lǐng)導還專門把系統(tǒng)中的上海印刷十二廠改為專印大字本的印刷廠,引起同行的矚目。
近年來,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字線裝書出現(xiàn)在市場上,引發(fā)了人們對于這一特殊期的“善本”引起關(guān)注。129種大字本也是許多專家根據(jù)手上掌握的資料一點點總結(jié)出來了,其中比較特殊的是雜志印制大字線裝本,包括《化石》(1973年第1期至1976年第3期)、《動物學雜志》(1975年3月至1976年第3期)、《詩刊》(1976年第1期至12期)。
當時《詩刊》1976年復刊,國家出版事業(yè)管理局還曾專門批示:“每期同時印少數(shù)大字本送毛主席和政治局委員以上領(lǐng)導閱覽”,由財政部直接撥款。《詩刊》大字本采用照相排版,據(jù)記載,復刊號從1976年1月開始至12月止,共出版了11期大字本(其中2、3月為一期),全部采用中國傳統(tǒng)線裝法裝訂,每期分裝三冊,每三冊用硬紙作函包裝(9月份增加1冊增刊為4冊),每期只印刷60部,其中45部直接送主席和中央有關(guān)領(lǐng)導,其余15部留存人民文學出版社和詩刊社存檔。根據(jù)測算,平均每部成本均在人民幣60元以上,相當于當時一般職工兩個月工資的總和。因此,大字線裝本《詩刊》可謂世界上印刷數(shù)量最少、印刷成本最高、最有政治意義,也是目前存世量最少的出版物之一。
除了自己閱讀以及推薦給高級領(lǐng)導干部之外,“大字本”還曾經(jīng)作為國禮、1972年日本田中角榮首相來訪,在實現(xiàn)中日關(guān)系正常化時,毛主席就曾將一本“大字本”《楚辭集注》相贈。
1976年9月主席去世后,大字本線裝書并未立即停止出版,主要原因是部分計劃出版,但還未來得及印刷的圖書由于前期準備工作已經(jīng)完畢,放之可惜,仍陸續(xù)少量印刷,直到1978年才基本完全停止出版。
參考資料:
陳其瑞《牟體與大字本》《新民晚報》2012年6月7日
劉修明《從印制“大字本”古籍看毛澤東晚年的思想和心態(tài)》《當代中國史研究》1994年第2期
彭震堯《大字本.影印本》《中國書店2010年秋季書刊資料拍賣會拍賣品簡介》2010年
-
相關(guān)新聞:
- ·從毛澤東思想看印刷企業(yè)的轉(zhuǎn)型升級 2014.04.04
- ·毛澤東女兒李訥親自為天達印刷授牌“中國紅色文化印刷基地” 2014.01.10
- ·邯鄲現(xiàn)1948年印刷版《毛澤東選集》 2013.12.26
- ·毛澤東曾寫親筆信感謝大連印刷工人 2013.12.05
- 關(guān)于我們|聯(lián)系方式|誠聘英才|幫助中心|意見反饋|版權(quán)聲明|媒體秀|渠道代理
- 滬ICP備18018458號-3法律支持: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(wù)所
- Copyright ©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:18816622098